文化经纬
中国水文化

                                                          

                                                         中国水文化

                                                                      2012-11-07 10:06:09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水文化网原创】   
      水是用来浸泡文明种子的。在中国,水的这些作用也是明显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先民创造了既绚烂多姿又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已成为中国文化所阐释的一个重要"对象主体",并使这一文化体系生发出一种特异的艺术光彩。因此,中国水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典而优美的农耕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从单纯依赖自然赋予的水资源,到能动地改造利用水资源,反映了古代人类从生存到发展的文明历程;而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段文明的历程得以产生且取得长足的进步。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治水传统和抗洪精神,因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从共工"雍防百川"到大禹"开掘九川";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到刘彻指挥堵复瓠子决口;从潘季训治理黄、淮、运,到近代的李仪祉水利报国。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体现抗洪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创造和传播中国水文化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早期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壮美的"河流文明"发展史。中国水文化积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历史上自有与洪水搏斗,就有抗洪精神。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抗洪精神。在东方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即大仁、大智、大勇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文化底蕴是"天人合一"、"神人合一"、"人定胜天"。这是中国水文化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具体表现。因为大禹治水的缘故,才使得大禹的形象具体而伟大,也就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人格精神,而这也就成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成为了一种人格中的美德。

   水不但影响着人的精神,还给人以美的快感、美的享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长期与青山绿水的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人对中国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能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水路,作为一种社会的交通,它的兴盛和衰微又直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而在中国士大夫的传统生活方式中,水的出现和水的作用,几乎是要伴随文人以生命始终的。水在中国的文人这里得到了一种文化的意蕴,水的这种文化味是和中国文人的对水的氛围的竭力推崇所分不开的。

    水可以有许多的意像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情感类的生活。在文人那里高兴有水,失意亦有水。水与漂泊有关,水与失意有关,水与忧怨有关。水既可以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也是一种力量和激情的象征。对于文人们利用、运用水的寓意来写文章,这几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结。孔子之水里有"乘桴浮于海"的悲壮且宏伟之愿;屈子之水则选择了临水而死的方式,旨在申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念。以水为媒的爱情诗篇,把人的情和爱用水的灵动、水的柔媚飘逸表达出来、跃然纸上。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就曾有以水为媒的爱情描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作为人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人类的心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气质、人格、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意识与哲理的升华,甚而包括人生所特有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古往今来皆曾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往往能从水性和治水活动中得到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并升华为治国安邦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细读中国的经典文学,几乎无水不写,写则涉水。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唐李白不满现实所发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露的显然是如水流般的长恨情绪,而此情在唐后主李煜的笔下又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绝唱。尤可称道者是哲人们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辟论见,堪称华夏文化的思想宝藏。《孔子集语》所引《说苑.杂言》:子贡问孔子说:"君子看到大水必定观看,不知有何讲究?"孔子答:"君子用水比喻自己的德行。水遍及天下,没有偏私,好比君子的道德;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君子的仗仪;水浅则流行,深则不测,好比君子的智慧;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性柔弱活灵,无微不至,好比君子的明察;水遭到恶浊,默不推让,好比君子的包容;水承受不法,终至澄清,好比君子的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的正直;水过满即止,并不贪得,好比君子的适度;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的意向。"凡此说明,水为"智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智者"亦开发了"水"无穷的文化矿藏。正因为如此,"水文化"的源流川流不息、百川汇海,进而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以水为魄的水文化,给人以力量的宣泄。由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很多正是从水的气魄、水的浩瀚中得到力量的支撑。苏东坡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豪迈、昂扬。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刘禹锡;从"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土"的李清照,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林则徐,是水的力量、水的精神、水的气概给了他们生命之魄、思想之力。

   综上所述,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研究水文化,认识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给人们提供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怡养人们的情趣和心境,还能给人以知识、思考、教育和启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此,认识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弘扬水文化,对于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转变用水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规范人类行为,实现自律式发展,科学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容应对水危机,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联系电话: 0453-6407431 0453-6407523
手  机:15145392101
传  真:0453-6407431
邮  箱:slscjyb@126.com
邮  编:157099
公司注册(办公)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石棉路3号
主办:黑龙江省水利四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行业权威品牌  黑ICP备14001281号-1